近几年来,数字经济在消费、网络购物、移动支付、共享经济等领域得到了迅速发展。相比之下,中国数字产业方面的发展却相对滞后——埃森哲发布的《中国企业数字转型指数》报告显示,目前仅7%的中国企业转型成效显著。因此,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快数字经济发展,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协同推进数字工业化、数字产业转型,建设数字社会,构建更高层次的数字政府,构建更好的数字生态。
近日,围绕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难点、转型的路径等话题,两会委员和业界专家在《新京报》经济策之数字经济论坛上进行了讨论。
有专家指出,企业对数字化价值判断不一致,实施路径不确定,是影响企业数字化进程的两大难题。关于企业对数字价值的判断,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互联网协会咨询委员会主任邬贺铨在讲话中指出,目前业界对数字经济的定义还没有达成共识,计量方法也不统一,数字经济难以精确量化。具体地说,企业数字化转型,尤其如此。大量的数字投入和难以量化的价值之间的矛盾,很容易在主观层面动摇企业数字化的决心。
关于企业数字化实施路径的问题,政协委员、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院长徐晓兰说,中国作为一个工业门类最齐全的国家,基础不同,技术基础也不同,每个行业的痛点、难点也不同,只有找出每个行业的痛点、难点后,才能逐步推动工业互联网的产业生态。
针对这两个难题,基于京东在企业服务领域的丰富实践,企业业务提出了一套“方法论”:采购管理作为与产业链上下游相关的企业管理环节,多场景耦合,多成果量化,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最佳切入点之一。
京东工业品业务部总经理丁德明在论坛上分享了这一逻辑:首先,采购管理与企业内部生产、财务、融资、融资、仓储、配送等多个环节高度相关,采购管理数字化后能形成各部门之间的有效协作,打破内部“信息孤岛”;其次,采购向外能对接供应商、品牌商、服务商、金融机构等,能与产业链上下游实现更紧密的耦合;第三,采购管理本身具有大量的量化指标,数字化后,能降低采购成本、提高库存周转速度,从而提高企业数字化的决心。
并且事实和数据也证实了京东的逻辑。到2020年初,大连格利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消毒液生产商却面临着复工和产后“无桶包装”的困境。自此,该公司借助京东慧采 SaaS版实现了两小时内数字化快速上线,72小时后,物料迅速送达,保证了800万吨消毒液的产量。自2020年1月25日至2月10日,该公司累计采购约100,000件非原材料工业产品,并实现无纸电子协议、快速免审、自动核对、自主开票等功能,将传统的采购流程和周期压缩40%。
随着疾病暴发进入常态防控,经济社会秩序全面恢复,也有许多企业选择采购管理数字化,优化提升自己的供应链。云筑网是中建集团旗下的综合性互联网平台,它通过与京东企业业务的数字化采购平台全面对接,通过打通商品数字化信息、共享行业服务经验等合作,全面提升商品管理能力和服务能力,实现采购全过程的数字化管理,为中建集团覆盖全国的600多家公司、1万多个在建工地的工程物资采购提供有力支撑。
丁表示,目前,企业对数字化的认识正在逐步深入,市场基础设施正在逐步完善,京东也将在这方面进行尝试和探索。依托已形成的系统化、模块化、轻量级的输出数字化平台,京东希望通过构建数字化供应链,以数字技术连接生产、服务等各个环节,帮助企业数字化转型,降低社会成本,提高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