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打开中德相知互信的窗口
2023/10/27 13:51:11     浏览次数:1    来源:互联网    责任编辑:林海瑞

打开中德相知互信的窗口

目前,中欧互为最大经贸伙伴之一,双方在双边和多边层面存在大量的合作空间,双方若运作良好,合作前景依然广阔。在2023年年初展望中,中欧双方基于长期合作的战略条件,存在开展合作的共同利益诉求,以及在合作形式上还有更加多元化的可能。为此,中欧应当在符合各自制度精神实质的前提下,转变合作观念,把建立数字互信的议题提高到中欧双边关系战略高度,增进两国互信共识,并从机制上将“去风险化”转变为“相知互信”。以中德经济合作面临的数字信任危机为契机,深度解析数字互信是全球数字合作得以达成的基本保障和关键基石,从而增强中欧数字互信合作的成效。

今年5月,《大国数字互信系列—中德“数字互信”挑战和对策》(简称《报告》)由乌镇数字文明研究院、中国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数字治理研究中心、浙江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等机构联合发布。该《报告》提出“数字互信”是数字时代大国关系的基石,撼动和破坏产生的连锁效应对于双方来说都是不可承受之重。数字互信不仅是中德两国之间的基石,未来也是整个国际秩序的制度。《报告》提出的坚守技术开放、供应多元、平等互利、互不歧视等核心原则,基于数据本地化、全球按需流动的操作性建议,在不同程度上已经在诸多场景中得到有效检验,中德数字互信是全球数字互信面临挑战与机遇的缩影,合则两利,分则俱伤,中欧必须积极努力,以中德数字互信为切口,通过技术和制度合作加强数字信任,建立交流和沟通机制,解决中德数字互信等问题。

复旦大学网络空间国际治理研究基地主任沈逸教授在《全球数字治理:在复杂环境中应对新的不确定性》一文中指出:就国家行为体的视角看,欧美以及以新兴大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均对全球数字治理持续表现出高度的关注与重视。全球需要更加均衡的新型数字治理的框架与模式。基于《报告》他说数字互信并不是盲目的,而是在客观承认意识形态等领域存在差异的同时,以公正客观的态度,理性规制此类分歧和差异,将双边关系,以及对数字技术、产品和服务的规制,放置在科学、理性的轨道上,避免错误信息、虚假信息的误导,避免对国家安全理由的泛化和滥用,避免纯粹从德国国内政治诉求出发,对中国数字技术、产品和服务,展开毫无事实依据,基本上以想象为基础的扰乱。就已经展开的实践,应着眼于推进落实可持续发展进程,中德互信在全球范围内有理由成为最值得尝试和努力的方向之一。

2023年6月,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乌镇数字文明研究院院长、互联网实验室和博客中国创始人方兴东博士率队参加在芬兰坦佩雷大学举行的欧洲网络治理对话(Euro DIG)发表中欧数字互信的主题演讲时表示,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人类文明发展面临越来越多的问题和挑战。中国着眼人类前途命运和整体利益,为破解全球发展难题和完善全球治理体系作出了积极的贡献。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各国相互联系和彼此依存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频繁、更紧密,人类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同时,国与国的数字互信问题日益凸显,与其脱钩,更好的方法是让人们和国家走到一起,找到以紧密联系的方式相互信任的方法。没有数字互信,就没有数字时代。“数字互信”是中德合作的关键基石,撼动这块基石,中德关系就可能被整体动摇。如今,中欧之间的数字互信面临着封闭和开放两种不同道路的选择。站在人类数字文明的角度,积极推动立足长远造福全体民众的开放道路,需要中欧进一步走出隔阂,建立多层次的有效沟通的交流体系,能够在中德数字合作中发挥增强信任、优化协同、共同发展的积极作用。这是理解和互信的前提,也是增强中欧数字互信合作成效的保障。方兴东教授说建立中欧数字互信,任重而道远。解决中德数字互信问题,将有助于化解全球数字互信危机、成为全球数字信任的典范,推进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为世界树立一个榜样。我们始终致力于数字文明研究建设,促进国际社会实现数字时代的全部潜力!发言吸引了各国专家到场参与讨论。

今年10月1日中国国庆节当天,中德在高级别财金对话会后发布了一份联合声明。双方在财金领域达成了25项合作共识。从2015年的首次中德高级别财金对话到今天,中德间的高级别财金对话合作保持了连续性和稳定性,无论是对中德两个大国,还是欧洲来说,这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种“双向奔赴”符合中德两国共同利益。中德打开的这扇相知互信的窗口,可以看见一个更广阔的中欧与世界。


24小时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