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东南亚凭借其毗邻中国的地缘优势和庞大的市场潜力,逐渐成为我国企业海外拓展的关键阵地。跨境电商、餐饮、社交娱乐等行业纷纷掀起布局东南亚的热潮,新能源行业亦不例外。尤其是在光伏储能领域,随着东南亚地区对清洁能源需求的迅速增长,以及各国政策的大力扶持,诸多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正不断涌现。
近日,霞光智库发布《东南亚光伏储能出海调研》,深度剖析了东南亚能源市场现状,从宏观、中观、微观等多个维度视角,对东南亚主要国家光伏储能发展潜力进行综合评估,为中国光伏储能企业进军东南亚市场提供了极具价值的业务策略参考建议。
本文旨在为您解读《东南亚光伏储能出海调研》报告中部分核心观点,助力中国新能源企业进一步了解东南亚光伏储能市场,实现海外业务的长期稳健发展。也欢迎您通过“霞光智库”官网获取完整报告。
一、东南亚新能源概览——现状与机会
(一)市场需求:电力需求持续上升
人口增长、产业转移正推动东南亚经济发展,导致用电量持续攀升,人均电力需求也将同步步入高增长期。其中,印尼和越南增长最为迅猛,是东南亚最大的电力需求市场。考虑到工业增长与经济高速发展的趋势,未来电力会面临供不应求的局面。
(二)发电结构:火电依赖,光伏潜力可观
从 2000 年到 2020 年的 20 年间,东南亚发电量增长至原来的四倍,其中化石燃料是增长主力。在发电量构成中,煤炭占比达 45% ,且依然是新增装机的主要能源。目前,东南亚的可再生能源以水电和传统生物质能为主,光伏才刚起步。但越南等东南亚主要国家,于疫情前积极推动光伏发展,我们看好其光伏产业的中长期发展前景。
(三)发输配电架构:国企垄断,发电端逐步开放
东南亚各国都在推进电力市场改革,然而当前只有菲律宾构建了全面重组的高度竞争架构。其余国家仍是单一买方市场,发电端都在尝试借助 PPA 向 IPP 逐步开放, DPPA 处于起步阶段,再加上存在外资比例限制,中国光储企业目前主要参与发电市场的上游供应环节,未来参与程度将极大地取决于各国能源及电力政策走向。
(四)潜在机会:政策支持与价格优势
政策角度,东盟各国均制定了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计划在未来 10 - 20 年可再生能源装机或发电占比超 30% ,对新能源市场带来发展机会。其中,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国重点发展光伏,越南则暂时更侧重于风电。不过,在可再生能源扶持上,各国普遍存在政策反复、推进迟缓以及执行标准不统一的问题。复杂且不完善的政策法规与监管环境,或将制约可再生能源的发展。
价格角度,随着全球光伏成本降低,东南亚光伏的 LCOE 已低于煤电,成为经济性最佳的发电能源。东南亚目前光伏开发程度较低,光照资源丰富的中南半岛具备极大的中低成本光伏开发潜能。由于部分国家长期补贴油价,阻碍了能源转型,若燃油补贴逐步取消,光伏有望成为可再生能源发展的主力军。
【智库解读】
霞光智库认为,东南亚能源市场的现状呈现出多面性且充满变革张力。东南亚地区拥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若能与先进的光伏技术、储能技术实现有效耦合,将可能打破传统能源主导的格局。
东南亚各国电力需求量逐渐增加,意味着未来能源消费结构将迎来重塑。这种需求并非简单的线性增长,而是会因产业结构升级提出更精细要求,创造出更多可能性。
未来,随着各国对能源转型紧迫性的认识加深,政策走向将在吸引外资技术与保护本国产业之间寻找新的平衡点,为中国新能源企业带来新的参与契机。
二、东南亚核心国家光伏储能市场现状
(一)越南:发展有亮点,但面临诸多挑战
越南具有东南亚国家中最绿色的发电能源结构。其光伏发电 2018 年从零起步,19 - 21 年爆发式增长,2023 年装机累计 18.4 GW ,排名全球前十,但 2022 年补贴退坡后建设停滞。因电网滞后,风光利用率低,弃光率 15% 。为补电力缺口上马燃气项目,拖累能源转型进程。
(二)泰国:能源转型目标保守,政策机制成熟
泰国计划 2030 年可再生能源占比达 30% ,能源转型重点是存量装机替代,虽紧迫性不高,但政府自 2006 年起尝试多种激励举措,政策框架和机制健全。其政策涵盖战略目标设定、税收优惠、补贴、价格机制、电网并网支持、资金支持、绿证机制等多方面,并通过试点传递出单一买方机制可能迎来重大转变的信号,利好外资光伏项目。
(三)菲律宾:地区分布不均、电价高,分布式光伏配储潜力大
菲律宾光伏储能市场呈现地区分布不均衡的特点,且电价为东南亚最高,分布式光伏配储潜力大。其人口和电力资源分布错位,中南部人口占比高但城镇化率低、电网覆盖率低,发电端风电在中部、光伏在南部潜能大,开发后输电对电网建设挑战大。因燃料和电网建设成本高,发电成本居东盟之首,电价高且停电频繁,家庭和企业多自备柴油发电。分布式光伏配储尤其是中南部离网地区的微电网光伏配储未来潜力巨大。
(四)马来西亚:东西割裂策略各异,地区发展不均衡
马来西亚光伏储能市场东西电网割裂,地区发展不均衡。三大电网相互独立,运营、监管、电价等各自为政,能源结构、用电需求和发展程度差异大。西马人口占比 80% ,市场成熟,是可再生能源转型主力;沙巴电力基础薄弱,为新兴市场,暂寻求离网方案,依赖联邦和外资发展光伏与升级电网。西马可切入光伏储能,长远可布局沙巴。
(五)印度尼西亚:新能源支持有限,前景不乐观
印尼光伏储能市场能源转型战略重点是退煤,对新能源支持力度有限,实施前景不乐观。近年推出促进能源转型政策机制,但动力煤供应丰富,煤电成本低,可再生能源发展缓慢。政策存在诸多不明,退煤是战略重心,可再生能源政策尚处完善阶段,不确定性高。
三、东南亚光储出海策略
(一)市场成熟度及吸引力评估:马泰吸引力和成熟度高,印尼较低
对东南亚光储出海市场成熟度及吸引力评估显示:在光伏潜能方面,各国光能资源各有集中地区,越南整体分布与用电匹配度低,马、泰、菲、印尼资源丰富度高;成本优势上,越南、泰、菲优势明显;需求层面,马、泰电力需求稳定,绿证市场活跃度等表现较好;电力市场中,泰、菲购电机制较菲批发 / 零售市场化程度高;基础设施上,马、泰电网容量和可靠性等突出,印尼较差;投融资方面,马、泰、越政府在资金支持上表现良好;政策上,马、泰落地政策体系完善且在外资壁垒上有所放宽。
【智库解读】
霞光智库认为,东南亚核心国家光伏储能市场正经历深刻的结构性变革,机遇与挑战交织并存。受自然禀赋、基建水平、市场成熟度及政策导向差异影响,各国呈现出差异化发展路径。
根据不同国家的自然条件、基础设施、市场状况、政策支持等方面的不同,呈现出独特的发展方式。从光伏潜能、成本优势、市场需求、基础设施、投资融资、政策支持等多角度综合考虑,马来西亚、泰国吸引力和成熟度高,菲律宾较高,越南中等,印尼较低。
未来,中国新能源企业出海需精准把握各国政策动向,针对不同国家市场特点制定差异性出海经营方案。
欢迎访问“霞光智库”官方网站查看完整版。